《说文解字》540部首探源解读 11-2
11-4) く(quan-3):
《说文》:く,姑泫切。水小流也。《周礼》:匠人为沟洫,耜广五寸。二耜为耦,一耦之伐。广尺、深尺,谓之く。倍く,谓之遂。倍遂曰沟。倍沟曰洫。倍洫曰巜。凡く之属皆从く。‘ ’,古文く从田、从川。‘ ’,篆文く,从田、犬声。六畎为一亩。
古文字写作‘ ’,像细小水流的样子,象形。
田边沟渠里的细小水流 く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
细小到什么程度?以古时人们在田地里挖用于浇水灌溉的水沟为标准:广尺、深尺,谓之く。即:宽和深都是一尺的水沟里淌的水流为‘く’。
‘く’字后由‘甽(quan-3, )-田地水沟里的川(水流)’替代,即《说文》中的古文字形。如《前汉·食货志》:后稷始甽田,以二耜为耦,广尺、深尺曰甽。再后由‘畎(quan-3, -形声字)’替代,即《说文》中的篆文字形。
‘く’的字形很抽象。然而以古时农田水渠灌溉的标准去解读,便很好理解。
其字义由‘甽、畎’替代后,不再单独作为部首并被弃用。
11-5) 巜(kuai-4):
《说文》:巜,古外切。水流浍浍也。方百里为巜,广二寻,深二仞。凡巜之属皆从巜。
古文字写作‘ ’,像较大水流的样子,象形。
河流里流淌的较大水流 巜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
从前述‘く(quan-3)’的字形来源可以得知:古华夏最早成形的字体一般都有其所本的形象,即:象形。‘巜’也是这样。
《说文》:巜,水流浍浍也。方百里为巜,广二寻,深二仞。由此可知:‘巜’为宽‘两寻’、深‘两仞’、方圆百里的河流里流淌的水流。
‘寻(xun-2)’为古时长度单位,一寻为八尺。‘仞(ren-4)’也是古时长度单位:周制八尺;汉制七尺。古时一尺约合现在的二十三厘米。由此得知:‘巜’为宽、深都在3米~4米的河流。
添加意为‘远处飘动的火花’并表音的‘粦(lin-2)’为‘粼(lin-2, )’。以此表示:阳光照在河流水面反射出的点点亮光。引申指:水流清澈。如《诗·唐风·扬之水》:扬之水,白石粼粼。
波光粼粼的水面 粼 图片来自网络
11-6) 巛(chuan-1):
《说文》:巛,昌缘切。贯穿通流水也。《虞书》曰:濬く巜,距川言深。く巜之水会为巛也。凡巛之属皆从巛。
现代汉字为‘川’。古文字写作‘ 或 或 ’,早期字形以三条弯曲笔画表示洪大水流的流向,中间的小点为水流中激起的浪花。与‘水(shui-3, 或 或 )’、‘く(quan-3)’、‘巜(kuai-4)’相比,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水流的激缓。
大江大河里激起水花的洪大水流 巛(象形)-川 图片来自网络
古文典籍中,‘水’特指‘河流’。正常状态下的水,微波荡漾,缓缓流淌,靠近两岸边的水流由于岸边阻力的影响,水速较缓;水流中间部分流速明显加快,流量加大。‘水’可以是对流量较小的河流的名称,也可以是水流量较大,但水势较缓的河流的称谓。较小水量和流速的河流汇集成的大河便是‘川’。如《管子·度地》:水之出于他水,沟流于大水及海者,命曰川水。
‘川’水流大,水势猛,不枯竭,因此‘川流不息’,有‘一泻千里’的引申义。延伸指:一望无际的‘平原、平野’。如北朝乐府《敕勒川》:敕勒川,阴山下。
古时以大江大河为自然的地理分界线,大江大河中的陆地写作‘州(zhou-1, 或 或 )’。由此‘州’又为古时地理及行政管理区域名称。
古华夏九州图 州 图片来自网络
添加意为‘人们聚居地’的‘邑(yi-4)’为‘邕(yong-1, 或 )’。以此会意表示:四周被水环绕的城邑。如《说文》:邕,四方有水,自邕城池者。从川、从邑。
11-7) 泉(quan-2):
《说文》:泉,疾缘切。水原也。象水流出成川形。凡泉之属皆从泉。
古文字写作‘ 或 或 ’,早期字形中间的点状物像水流,边框像山岩的轮廓。后添加的‘T’像山岩间的缝隙。以此形象地表示:水自山岩间的缝隙不断涌出。
山岩缝隙间的水流 泉 图片来自网络
引申指:水的源头。如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或哲或谋,或肃或艾。如彼泉流,无沦胥以败。如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泉涓涓而始流。泉水源源不断,因此人们后以‘泉’作为‘钱币’的别称。如《周礼·外府》注:货泉径一寸,重五铢,右文曰货,左文曰泉,直一也。
延伸指:地下水。如《左传》:若阙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?又指:地下、泉下,即:人死后所在的地方。
添加意为‘山崖’的‘厂(han-3)’为‘原(yuan-2)’,详见下一章节。
‘泉’由多结构组字,后不再单独作为部首。现代汉字可在‘白’字旁或‘水’字旁中查阅。
注:拼音后面的1,2,3,4分别表示声调:阴平,阳平,上声,去声。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。
11-4) く(quan-3):
《说文》:く,姑泫切。水小流也。《周礼》:匠人为沟洫,耜广五寸。二耜为耦,一耦之伐。广尺、深尺,谓之く。倍く,谓之遂。倍遂曰沟。倍沟曰洫。倍洫曰巜。凡く之属皆从く。‘
古文字写作‘
田边沟渠里的细小水流 く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
细小到什么程度?以古时人们在田地里挖用于浇水灌溉的水沟为标准:广尺、深尺,谓之く。即:宽和深都是一尺的水沟里淌的水流为‘く’。
‘く’字后由‘甽(quan-3,
‘く’的字形很抽象。然而以古时农田水渠灌溉的标准去解读,便很好理解。
其字义由‘甽、畎’替代后,不再单独作为部首并被弃用。
11-5) 巜(kuai-4):
《说文》:巜,古外切。水流浍浍也。方百里为巜,广二寻,深二仞。凡巜之属皆从巜。
古文字写作‘
河流里流淌的较大水流 巜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
从前述‘く(quan-3)’的字形来源可以得知:古华夏最早成形的字体一般都有其所本的形象,即:象形。‘巜’也是这样。
《说文》:巜,水流浍浍也。方百里为巜,广二寻,深二仞。由此可知:‘巜’为宽‘两寻’、深‘两仞’、方圆百里的河流里流淌的水流。
‘寻(xun-2)’为古时长度单位,一寻为八尺。‘仞(ren-4)’也是古时长度单位:周制八尺;汉制七尺。古时一尺约合现在的二十三厘米。由此得知:‘巜’为宽、深都在3米~4米的河流。
添加意为‘远处飘动的火花’并表音的‘粦(lin-2)’为‘粼(lin-2,
波光粼粼的水面 粼 图片来自网络
11-6) 巛(chuan-1):
《说文》:巛,昌缘切。贯穿通流水也。《虞书》曰:濬く巜,距川言深。く巜之水会为巛也。凡巛之属皆从巛。
现代汉字为‘川’。古文字写作‘
大江大河里激起水花的洪大水流 巛(象形)-川 图片来自网络
古文典籍中,‘水’特指‘河流’。正常状态下的水,微波荡漾,缓缓流淌,靠近两岸边的水流由于岸边阻力的影响,水速较缓;水流中间部分流速明显加快,流量加大。‘水’可以是对流量较小的河流的名称,也可以是水流量较大,但水势较缓的河流的称谓。较小水量和流速的河流汇集成的大河便是‘川’。如《管子·度地》:水之出于他水,沟流于大水及海者,命曰川水。
‘川’水流大,水势猛,不枯竭,因此‘川流不息’,有‘一泻千里’的引申义。延伸指:一望无际的‘平原、平野’。如北朝乐府《敕勒川》:敕勒川,阴山下。
古时以大江大河为自然的地理分界线,大江大河中的陆地写作‘州(zhou-1,
古华夏九州图 州 图片来自网络
添加意为‘人们聚居地’的‘邑(yi-4)’为‘邕(yong-1,
11-7) 泉(quan-2):
《说文》:泉,疾缘切。水原也。象水流出成川形。凡泉之属皆从泉。
古文字写作‘
山岩缝隙间的水流 泉 图片来自网络
引申指:水的源头。如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或哲或谋,或肃或艾。如彼泉流,无沦胥以败。如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泉涓涓而始流。泉水源源不断,因此人们后以‘泉’作为‘钱币’的别称。如《周礼·外府》注:货泉径一寸,重五铢,右文曰货,左文曰泉,直一也。
延伸指:地下水。如《左传》:若阙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?又指:地下、泉下,即:人死后所在的地方。
添加意为‘山崖’的‘厂(han-3)’为‘原(yuan-2)’,详见下一章节。
‘泉’由多结构组字,后不再单独作为部首。现代汉字可在‘白’字旁或‘水’字旁中查阅。
注:拼音后面的1,2,3,4分别表示声调:阴平,阳平,上声,去声。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。
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:
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:
觉湛圆澄世界,悟开明德亲民。智行命运与共,慧止舍得安心。
点 击 以下 历史好文 寻妙缘:
详情可咨询:一明老师13598164837(微信号同)